•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再提速
    浏览次数:6316   发布时间:2016-08-17

        新汇改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更能准确反映经济基本面和市场变化情况。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人民币国际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未来企业在货款结算时可更多地使用人民币,以规避汇兑风险。

        8月1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满一周年。数据显示,8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430,相比去年8月10日的6.1162大幅贬值了5268个基点。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分析人士表示,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能准确反映市场需求和全球主要货币的变动情况,相比以往人民币的单边升值,总体上降低了出口企业的汇兑成本,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合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改革以及人民币“走出去”,加速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出口企业汇兑压力减小

        截至8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530,一年间贬值幅度接近8.8%。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变化更能反映市场变化情况。而人民币贬值是对长期以来人民币币值被高估的修正,有利于人民币汇市保持健康持久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新汇改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汇率浮动幅度也在扩大,更能准确反映经济基本面和市场变化。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机制,更能合理反映全球主要货币汇率变动情况。

        不少外贸企业代表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时候,企业的汇兑成本大幅增加。如果国外需求较强劲,企业对此感受并不明显,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国外需求的减弱,企业对汇率变动的感受更为敏感。近一年来,人民币总体贬值,企业感受到的汇率压力也在下降。不过也有企业反映,汇率浮动幅度加大后,企业的汇兑风险随之增加。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谭小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应当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在价格制定中占据主动权,从而对冲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同时,企业应当加快学会运用金融避险工具,降低汇兑风险。

        对于下一步人民币汇改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目前中国经济状况及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的情况均良好。下一步人民币汇改采取一次性贬值到位的可能性不大,也没必要。

        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汇改之后,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也明显加快,对于这一点,企业感受颇深。“目前已有客户与我们联系,咨询如何运用人民币结算货款。”一家外贸企业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去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今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这成为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加大力度开展货币互换,对人民币“走出去”项目的贷款正在增多,成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国际使用继续较快发展,人民币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人民币国际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如此指出。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12.1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重达28.7%。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统计,2015年12月,人民币是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在《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指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使用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双边货币合作将继续稳步开展,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规模将进一步增加。“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未来企业在货款结算时可以更多地使用人民币,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规避汇兑风险。”谭小芬表示。

        谭小芬同时强调,尽管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但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